2013同等學力申碩心理學考點精要之—心理學研究方法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3-02-19 17:12:11
為了提高心理學在職研究生的專業知識【暨南大學在職研究生頻道】精選以下內容:
第一章 導論
倫理性原則:例:社會心理學中的“模擬監獄實驗”因違反這一原則而受到廣泛批評。 (02年單選)
客觀性原則;系統性原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教育性原則;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及其研究方法發展的歷史。
第二章 研究設計的基本內容
研究設計的基本內容(04 年簡答)
(1)明確研究目的、選擇研究對象。(2)選擇研究方法與設計方式。(3)確定研究變量與觀測指標。(4)選擇研究工具與材料。(5)制定研究程序與選擇研究環境。(6)考慮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的方法。
外部效度: (02 年論述題)
①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夠一般化和普遍化到樣本來自的總體和其他變量條件、時間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結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適用性。
②外部效度可細分為總體效度和生態效度兩種。總體效度指研究結果能夠適用于被試所來自的總體的程度與能力。要使研究結果適用于總體,就必須從總體中隨機選取樣本,使樣本對總體具有代表性。生態效度是指研究結果能夠概括化和適用于其他研究條件和情景的程度和能力,提高生態效度必須考慮如何使進行某一特定研究的條件與情景對其他條件、情景有一定的代表性。影響外部效度的因素: (02 年論述題)
①研究被試的代表性差。②研究變量的操作定義不明確,測量方式、信度、效度差,致使研究可重復性減小。③研究對被試的反作用。④事前測量與實驗處理的相互影響。⑤多重處理的干擾。當被試多次接受實驗處理或同時參加多個實驗時就會因參加研究經驗增多、各項處理的相互影響等發生各項處理之間的干擾。⑥實驗者效應。⑦研究與實際情景相差較大。⑧被試選擇與實驗處理的交互作用。
取樣的原則: (01 年論述題)
取樣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隨機性原則和代表性原則。
①隨機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抽樣時,使總體中每一個體被抽選的概率是完全均等的原則。②取樣還應遵循代表性原則。代表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抽樣時,盡可能使抽取的樣本有效的代表總體的一種原則。
取樣的基本方法:
① 簡單隨機取樣法(01,05 年單選) ②系統隨機取樣法③分層隨機取樣法④整群隨機取樣法⑤多段隨機取樣法。
自變量:即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變、操縱的事物,條件或特征,如某些外在刺激、環境條件、被試及其暫時的特征等。 (08 年名詞)
控制無關變量的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統計法(07 年單選) 。
實驗設計時設立對照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控制無關變量。(02 年單選)
操作定義及其特征作用(04 年論述題)
(1)操作定義的含義:操作定義指對于一種現象用測量它的程序作為它的定義,即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現象和方法對變量或指標做出具體的界定、說明。(2)操作定義的作用:在心理與教育科學研究中,操作定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①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觀性。②它有利于研究假設的檢驗。③它有利于提高心理與教育科學研究的統一性。 ④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結果的可比性。⑤有利于研究的評價、結果的檢驗和重復。(3)特征:可觀測性。
操作定義常用的設計方法(04年論述題)
①方法與程序描述法: 是通過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來給變量下操作定義的一種方法。②動態特征描述法: 是通過描述客體或事物所具有的動態特征來給變量下操作定義的一種方法。 ③靜態特征描述法: 是通過描述客體或事物所具有的靜態特征來給變量下操作定義的一種方法研究的信度;研究的效度;構思效度;內部效度;統計結論效度;研究變量;因變量;隨機誤差;系統誤差;對稱性原則;獨特性原則;
第三章 搜集研究資料的基本方法
訪談法的評價: (08年簡答)
優點:靈活性較強、針對性較強、可靠性較高、適用范圍較廣、能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
缺點:研究結果易受訪談者素質的影響,難以量化處理,比較費時費力,某些問題不宜進行訪談。
被試間設計:即每個被試只接受一種自變量水平的實驗處理,不同的被試接受不同的自變量水平的實驗處理(01 年名詞)。
被試內設計: 指每個或每組被試接受所有自變量水平的實驗處理的真實驗設計, 又稱 “重復測量設計” 。 (08年單選)
社會測量法的具體形式:①提名法:即讓被試根據某種標準(如“喜歡與否” )從同伴團體中選出若干成員,又分為照片提名法和現場提名法兩種。 (06年單選)②猜人測驗③社會距離量表④關系分析法:用于研究社會知覺,即對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的知覺。
問卷法的類型;問卷法的評價;測驗的分類;測驗法的評價;實驗法的分類;前實驗設計;真實驗設計;觀察法的主要類型;觀察法的評價;訪談法的主要類型;隨機組設計;配對組設計;混合設計;時間序列設計;相等時間樣本設計;不相等控制組前后測設計;多因素實驗設計;多因素實驗設計的分類;實驗法的評價;現場實驗;現場實驗研究法的適用范圍;現場實驗研究法的評價;語 義分析法;語義分析法的評價;內容分析法;內容分研究的信度;研究的效度;構思效度;內部效度;統計結論效度;研究變量;因變量;隨機誤差;系統誤差;對稱性原則;獨特性原則;析法的評價;口語報告法;口語報告法的評價;社會測量法;社會測量法的評價
第四章 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對研究結果的"質"的分析。它是運用分析和綜合、比較和分析、歸納和演繹等邏輯分析方法,對研究所獲資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認識心理與教育科學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的
本質,揭示其發生發展的規律,(考試大)為研究結果的解釋和理論的建構提供依據。一般來說,可將定性分析劃分為兩種不同的層次:一種是研究結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描述材料, 數量化的水平較
低甚至沒有數量化。另一種是作為研究結果的分析手段的定性分析,它是與定量分析密切結合的定性分析。 (06年簡答)
定性分析的特點:(06 年簡答)
①定性分析是建立在描述基礎上的邏輯分析或推斷。②定性分析側重揭示心理現象背后的"意義"。③定性分析傾向于對研究結果運用歸納分析的方法。④定性分析不僅注意對結果和產品的分析,更重視對過程和相互關系的分析。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定量分析;統計分析的作用與地位;
第五章 研究結果的呈現與評價
客觀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研究結果解釋的方法;結果解釋與研究結論的概括性;外部維度的概括性;內部維度的概括性;變量間相互關系的類型:①正交關系 ②相關關系③因果關系;確定因果關系的途徑;研究報告的基本格式: (07 年簡答)(1)標題;(2)摘要;(3)前言;(4)方法;(5)結果;(6)討論與分;(7)結論; (8)參考文獻和附錄。
推薦閱讀:
2013同等學力申碩心理學考點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