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目標
《新聞傳播史論》考試是為招收學術型新聞學、傳播學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考試考生是否具備攻讀學術型碩士所必須的基本理論、一般能力和培養潛能。要求考生:
1. 全面掌握新聞傳播史論的基本概念與主要理論,以及新聞傳播史的發展及其規律;
2. 具有一定的運用新聞傳播理論分析評判當前新聞傳播業現狀的能力。
二、考試形式及考試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與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
三、考試主要內容
(一)新聞史
1. 中國古代新聞信息傳播及其主要形式
2. 近代報業在中國的出現
3. 在華外報的發展
4. 國人辦報初步實踐與海外中文報刊的出現
5. 民族報業的勃興與國人在境外的辦報活動
6. 自由新聞體制從確立到扭曲與民族報業的職業化
7. 通訊社、廣播電臺及新聞研究與教育事業的發展
8. 報業在新文化運動中發展與無產階級報業的興起
9.1927-1949 年間國民黨新聞業
10.1927-1949 年間共產黨新聞業
11.1927-1949 年民營報業發展
12.1927-1949 年日占區、上海租界的新聞業
13. 社會主義新聞業的建立與曲折發展
14. 改革開放時期的新聞事業
15. 中國新聞媒介格局的戰略轉換與改革趨勢
16. 黨報權威的重樹
17. 中國媒介的集團化、類型化及編營分離
18.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報道的變革
19. 當代西方著名媒體(包括通訊社、報紙、電視臺及媒體集團)
(二)新聞學理論
1. 新聞學及新聞理論的意義
2. 自由主義報刊理論、社會責任理論、發展新聞學
3. 新聞與新聞活動
4. 新聞與信息、宣傳、輿論
5. 新聞事業的產生、發展及其基本規律
6. 新聞媒介的性質
7. 新聞事業的功能與效果
8. 客觀主義理論、新新聞主義、公共新聞學
9. 客觀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數據新聞
10. 新聞自由與社會控制
11. 中外傳媒體制與管理模式
12. 中外傳媒業的經營管理
13. 新技術與新媒體
14. 傳媒與社會
15. 新聞媒介的受眾及受眾調查
16. 新聞選擇
17.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中國新聞事業的工作原則
18. 中外新聞從業者的專業理念、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
19. 建設新型主流媒體
20. 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和專業要求
(三)傳播學理論
1. 傳播、傳播學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2. 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與發展
3. 傳播符號及其意義
4. 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5. 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商務傳播、全球傳播、政治傳播
6. 大眾傳播
7. 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
8. 大眾傳播的受眾觀與理論
9. 傳播的效果研究與理論
10. 文化研究、傳播政治經濟學、符號學分析與話語分析、性別研究
11. 西方傳播理論的實證主義傳統、解釋主義傳統、批判主義傳統傳播學研究方法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