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擬招收碩士研究生2906人,其中全日制學術學位1024人,全日制專業學位1525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357人,其中公共管理碩士(MPA)非全日制研究生計劃招生151人,最終招生計劃人數以國家正式下達招生計劃文件為準。
一、報考要求
在符合《教育部關于印發<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的通知》(教學〔2023〕2號)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當年報考錄取文件要求,且符合報考學科專業具體要求(見專業目錄“專業研究方向備注”)基礎上,須符合以下條件要求:
1.報考工商管理(專業代碼125100)、公共管理(專業代碼125200)、旅游管理(專業代碼125400)的人員,須為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2.報考非全日制專業的人員須是在職定向就業人員,網報時報考類別選擇“定向就業”,定向單位必須填寫具體工作單位;復試時提交《關于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復試錄取的聲明》和定向就業協議等證明材料。
3.報考類別為“定向就業”且定向單位是具體工作單位的考生,報考前須征得定向單位同意后方可報考。考生因報考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學校不承擔責任。
4.學校初試復試階段均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加分政策范圍執行,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必須符合教育部統一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符合并申請享受初試加分政策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進行審核。未按規定申報的,不享受相應加分政策。
5.報考地處二區招生單位且畢業后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定向就業的少數民族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或者工作單位和戶籍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業單位為原單位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可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符合并申請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并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及定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報考點對相關考生資格進行初審,學校在復試(含調劑)前進行復審。未按規定申報的,不享受相應照顧政策。少數民族考生身份以報考時查驗的身份證為準,復試時不得更改。少數民族地區以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全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簡表》為準。
6.所有專業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7.現役軍人報考應符合軍隊相關部門規定。
二、學習(培養)方式
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公共管理碩士(MPA)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科目:
①199管理類綜合能力
②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04英語(二)
③-無
④--無
三、學制學費
公共管理碩士(MPA)非全日制研究生學制3年,學費每生每年20000元。
四、畢業就業、辦學地點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2號)文件,學校根據社會需求自主確定不同學科、類別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據培養要求分別制定培養方案,統籌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時,學校根據其修業年限、學業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相應的、注明學習方式的畢業證書;其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學位標準,可以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證書。碩士研究生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
學校研究生培養專業辦學地點分布在賽罕校區和玉泉校區。
五、注意事項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所有考生均須在規定時間內參加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逾期不再補辦。
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招生單位官方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網上確認、資格審核、考試安排及注意事項等,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學校根據相關規定,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網上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得準予考試。考生應誠信參加考試,自覺遵守考試管理各項規定。請考生及時關注內蒙古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內蒙古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發布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