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在思源西樓模擬法庭舉辦了主題為“鐵路法若干疑難問題解析”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邀請法學院張長青教授擔任主講老師,法學院院長李巍濤教授作為主持人。法學院副院長鄭飛、孫向齊、王毅純、付新華、尹婷、黃琳、范志勇、顏永亮等老師和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張長青教授從鐵路法的研究范圍切入,全面介紹了鐵路法領域所關注的問題范圍,將鐵路運輸合同與傳統民事合同進行比較,明晰鐵路運輸合同的內涵與特點。張老師指出,鐵路法中的私法規范與公法規范交叉共存,鐵路運輸合同實為經濟合同,運用傳統的民商法理論探討鐵路客運合同、鐵路貨運合同等鐵路運輸合同的問題顯得過于蒼白。鐵路運輸合同的成立與效力原理,均有別于民事合同,也不同于一般的運輸合同,更強調合同內容的法定性,如鐵路客運合同的內容大多由鐵路主管機關的客運規程直接確立,當事人意思自治色彩不明顯。
張長青教授進一步介紹了鐵路法的規范體系,鐵路法是以“一法兩條例”為主的,即鐵路法、鐵路安全條例、鐵路交通事故救援與處理條例。原鐵道部的各種部門規章相對繁雜,在鐵路行業政企分開后,相關部門規章面臨著繁重的清理工作。我國鐵路法從1991年實施至今,一直處于修改研究之中,鐵路安全條例、鐵路交通事故救援與處理條例以及鐵路運輸條例等規范的完善均有賴于其上位法——鐵路法的修改。鐵路法的研究還需要具備國際視野,主要可以關注聯合國制定的《統一鐵路運輸法》,以及東歐等前社會主義國家為主體制定的《鐵路貨物運輸協定》和西歐等資本主義國家制定的《國際鐵路統一運輸約定》,二者的區別在于對運單的定性上,后者將其視為物權憑證。
張長青教授聚焦于我國鐵路法目前存在的相關疑難問題的講解上,從規劃、融資、公益運輸與公益線、鐵路調度、許可(車站命名、報備備案、約談等)、分類、事故調查與處理(主體問題)、高鐵安全問題、運營問題(客貨、聯運、國際運輸、限額賠償、晚點、學生票等半價票、退票費、逃票、保價與保險、責任與責任期間、一單化等)、改革(橫切、縱切、企業化與公司化)、結算(清算)等十一項問題的層面,逐一具體分析。張長青教授重點講解了鐵路規劃的主體設置,以及國家的鐵路規劃與地方鐵路規劃的沖突問題;鐵路公益運輸的性質與范圍問題,探討了針對學生客運等半價票的正當性與改革路徑;鐵路統一調度的必要性,以及其在鐵路業市場化過程中的定位;提出鐵路許可的性質,屬于資格許可,抑或線路許可的問題;明確了國家鐵路、地方鐵路、專用鐵路、鐵路專用線等鐵路線路的分類;探討了鐵路限額賠償的合理性與改進措施的問題,以及針對鐵路逃票行為的處理方式;比較了鐵路貨運中保價與保險,并提出了二者沖突的處理問題。
在交流環節,法學院顏永亮、付新華、范志勇等老師就國際法與鐵路法的交叉研究、鐵路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方向,與張長青老師圍繞鐵路法的完善的焦點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研討。
講座最后,李巍濤院長進行了總結,認為本次講座對于法學院青年教師掌握鐵路法的體系構與核心內容、了解鐵路法的問題與難點等具有很大的作用。鐵路法研究是北交法學院既有的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學術陣地,也是科研與學科建設未來發展的核心方向之一。張長青教授結合自身三十年的學術經歷為有志于投身鐵路法研究的青年教師上課生動一課,有助于鼓勵法學院教師在鐵路法的研究領域投入更多的精力、貢獻更多的智慧,進而鞏固并提升法學院在鐵路法研究領域的地位,進一步擴大法學院在交通運輸法研究領域的優勢。
到場老師無不收獲頗豐,講座在老師們的熱烈掌聲中落下帷幕!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