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始于1953年廣州市教師業余進修學院(廣州教育學院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前身)地理科與1956年的廣州師范專科學校(廣州師范學院前身)地理科,1977年廣州師范學院設地理系,1984年廣州教育學院設地理系,2000年廣州大學組建,原廣州師范學院、廣州教育學院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2個地理系,合并在理學院下設地理系,2004年成立地理科學學院。
學院兼備理、工、教、管四大學科特色,現有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資源規劃管理三個系,開設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土地資源管理等5個本科專業;具有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學、土地資源管理、課程與教學論、建筑與土木工程(區域規劃)、資源與環境(測繪工程)、學科教學(地理)等9個碩士點。學院2018年與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2+2”聯合培養項目,2017年起與意大利帕多瓦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5年起在“統計學”博士后流動站設立“地統計與空間分析”博士后研究方向。目前,學院有在讀本科生789人,研究生172人,進站博士后8人。
學院堅持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建成涵蓋從國際到地方多層次的教研平臺體系。已與美、英、德、意、瑞等海(境)外學術機構建立學術戰略伙伴關系。學院建有廣東省地理國情監測與綜合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農村水環境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大學-伯明翰大學服務業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廣東省城市與移民研究中心、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資源環境與區域規劃實驗室”、國土資源部科普基地、廣東省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廣東羅浮山自然地理野外實踐教學基地”等省部級科研與教學平臺;學院內部還設有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華南人文地理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國土資源與海岸帶研究所、城市生態與環境遙感研究中心、氣候與環境變化研究中心等研究開發機構。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編教職員工84人,其中,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廣東省“特支計劃”2人,省杰青2人,省教學名師2人,“珠江學者”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3人,講師2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4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38人。近5年來,學院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科研項目18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6項,縱向總經費7364.58萬元,橫向科研項目與經費逐年上升;發表學術論文513篇,其中,SCI/SSCI論文121篇;出版著作/教材25部,獲得專利授權9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6件。
學院集教學、科研和咨詢服務于一體,文理兼備,服務經濟社會能力突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櫛風沐雨發展,“地理學”學科已被列入廣州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華南地理、環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重點學科領域中,是廣州大學最具成長性、支撐性、服務地方經濟社會能力突出的學科之一。學院秉承“腳踏實地、知文達理、篤行博學、正心成人”的地理學人精神,正茁壯成長為華南地區最重要的地理與資源環境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