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管理學院巴基斯坦博士留學生Mansoor Ahmed Koondar(中文名孔昊)應邀參加第十五屆全國環境博士生學術會議暨環境科學與工程新理論、新技術學術研討會,并榮獲國際綜合獎。
該會議由清華大學、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教育工作委員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分會及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主辦,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和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協辦。會議秉承“交流碰撞啟創新之路,厚積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宗旨,以環境科學與工程新理論、新技術為主題,積極為從事環境及相關學科領域研究的博士生搭建高起點、高水平、最前沿的學術交流平臺。會議包括2場大會主旨報告、8場分會主旨報告、22個分會場的228場口頭報告以及134份海報展示,邀請了賀克斌院士、歐陽志云研究員以及各領域優秀的中青年學者為同學們傳道授業解惑,吸引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以及丹麥技術大學等82所國內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投稿。與會人員圍繞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大氣污染控制,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環境經濟、管理與政策,環境化學,環境生態健康,雙碳目標實施路徑、機制與政策等七大主題開展了深入交流。?本屆會議將評選出口頭匯報獎(特等/優秀)、海報展示獎(特等/優秀)、優秀論文獎、未來科學家獎以及國際綜合獎。Mansoor經過專家投票榮獲國際綜合獎。
Mansoor的參會論文題目為Bio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agricultural bioeconomic growth: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該論文為環境經濟、管理與政策領域研究論文,孔榮教授為通訊記者。Mansoor使用1971 年至 2019 年生物能源消耗(?Bioenergy consumption)、化石燃料(Fossil fuel)、碳排放(Carbon emission)和農業生物經濟(Agricultural bioeconomic)相關數據構建了中國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圖解,研究生物能源消費、化石燃料、碳排放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生物能源消費對農業生物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化石燃料的使用導致農業生物經濟增長下降。文章建議中國需要從化石燃料和其他不可再生能源消費轉向生物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消費,以實現到2060年碳中和戰略目標。
Mansoor還被邀請作為分論壇的主持人,他表示,參加此次學術會議獲益匪淺,將會繼續積極開展有關生物能源消費、可再生能源消費、碳排放以及農業經濟增長等方面的研究。未來他愿意做中巴兩國的使者,成為兩國間科技、經濟、人文等領域的橋梁紐帶,為中巴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