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2-12-11 09:19:47
吳孟超 世界著名的肝膽外科學家,我國肝臟外科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榮獲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提出的“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創立的“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開創的肝癌“二期手術”和肝癌術后復發再切除技術,使我國在肝臟外科領域的研究和治療水平居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衛生和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醫學在職研究生頻道訊:近日,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在人民大會堂主辦2012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來自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6000名研究生新生,聆聽了吳孟超、徐匡迪、姚期智三位院士所作的報告。三位院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勉勵同學們更加自覺地加強科學道德修養,更加自覺地砥礪品格、磨煉肌體,努力做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嚴謹治學的厲行者,優良學術道德的傳承者,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無愧于青春、無愧于時代的貢獻。今天,本報刊發吳孟超院士的報告節選。
我今年91歲了,和在座的大多數同學一樣,也是“90”后。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外科醫生,這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建立肝臟外科,與肝癌作斗爭。我的經歷很簡單,就是在三個學校里轉:首先是馬來西亞的光華中學,在那里念小學和初中;回國后考入同濟大學附中和醫學院;大學畢業以后,我就一直在第二軍醫大學工作。
回顧自己的經歷,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人要誠實,做事情要踏實,做學問要扎實,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和人生理想,并不斷地為之努力。可以告訴同學們,我的目標和理想是:早一天摘掉戴在中國人頭上的“肝癌大國”的帽子,讓我們的人民健健康康地生活。為實現這個目標和理想,我已經干了半個多世紀。由于我們還沒有徹底解決肝炎和肝癌問題,所以盡管91歲了,我還要繼續干下去!
用實際行動為我們的國家爭光
我出生在福建閩清一個小山村,因為營養不良,3歲了我還不會走路,5歲時我跟媽媽去馬來西亞,投奔在那里從事割橡膠工作的父親。從上學開始我就跟著父親割橡膠。割膠雖然很辛苦,但是也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性格,又練就了我靈活的雙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我正在讀初中,那時候經常遭受外國人的欺負,所以心里特別希望咱們國家強大。如果國家強大了,外國人就不敢欺負我們了,小日本也不敢打到我們國家來了。初中快畢業時,我和全班的同學出去組織演出,將募捐來的錢,經過陳嘉庚先生組織的華僑抗戰救國會寄給八路軍,后來竟然收到了八路軍總部寄給我們的感謝信,讓我非常感動。我初中畢業后就向父母提出要回國參加抗日戰爭。就這樣,1940年春天,我和其他6個同學一道回國了。
經過辛苦的旅途,我們到達云南昆明,那時候的形勢根本不讓去延安。我和同學們合計著,繼續念書吧,就這樣,我進入了因戰亂遷到云南的同濟大學附中,后來又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走上了醫學道路。1956年,我聽一個老一輩的醫生講,日本的醫學代表團到中國訪問,他們團的專家傲慢地說:“中國肝臟外科要想趕上國際水平,最少要30年的時間。”我們聽了這話下定決心,要證明我們能站在世界肝臟外科的最前沿,用實際行動為我們的國家爭光,為我國的醫學爭光。
1958年,我們成立了以我為組長的“肝臟外科三人研究小組”,制作出了我國第一具肝臟血管鑄型標本,提出了肝臟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1960年,我主刀完成了第一臺肝癌手術;1963年,我成功完成了我們國家首例中肝葉切除手術,使我國邁進國際肝臟外科的前列;1975年,我切除重達36斤的巨大肝海綿狀血管瘤,至今還保持著世界紀錄;1976年,我為一名僅4個月的女嬰切除肝母細胞瘤,創下了這類手術患者年齡最小的世界紀錄;1979年我參加了美國舉行的第28屆世界外科大會,報告了181例肝癌手術切除病歷,當時會議上有兩個國家的報告加起來只有18例。所以,181例對18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確立了我國在世界肝臟外科的領先地位。本世紀以來,我們的肝臟介入治療、生物治療、免疫治療、病毒治療、基因治療等方法相繼投入到臨床應用,并且接連取得重大突破,提高了肝癌的療效。
今年11月15日,我還做了一臺手術:一個新疆的13歲的女孩子,肚子鼓得像氣球一樣。在很多地方看過,大家都覺得風險很大,不敢給她手術。我給她做完B超檢查后,也知道風險很大,但是如果不給她開刀,那么大的瘤子發展下去,肯定要她的命。首先,我們給她做了詳細的檢查,經過兩次全院會診,做了充分的準備,手術那天從早上八點半到下午兩點多,用了6個小時,把瘤子切了下來,我們給瘤子稱重,一共是10斤2兩!說實話,手術下來后很累,但是我心里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我又救活了一條命。
論文我沒有參與的一概不署名
1958年,我們“三人研究小組”開始向肝膽外科進軍。我做基礎的東西,首先是了解肝臟結構,其次是解決手術出血問題,這些問題在當時都是大問題。
肝臟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都要經過胃腸消化,然后經過靜脈傳入肝臟里面,經過肝臟改造以后,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肝臟不同于其他臟器,其他臟器只有一段,動脈進去,靜脈出來,而肝臟有4個管道,所以血管非常豐富,手術很容易出血。如果能把肝臟的血管定型,在不同的4種管道里灌注進不同的顏色,血管走向就一目了然。當時條件很差,我們在實驗室一干就是4個多月,接連試用了20多種材料,做了幾百次試驗,都沒有成功。后來有一天,廣播里傳來了容國團在第25屆乒乓球錦標賽上奪得單打冠軍的消息。我突然想到,乒乓球也是一種塑料,能不能用它做灌注材料呢?于是我就趕緊去買來乒乓球剪碎,放入硝酸里,這次成功了,之后我和同事們一鼓作氣制成了108個肝臟腐蝕標本和60個肝臟固定標本,找到了進入肝臟外科大門的鑰匙!
后來我們又發明了“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在過去,切肝都是低溫下,往病人的肚子里放冰水。因為要阻斷肝門,阻斷肝門不能時間長,時間長了要壞死。當時我們就想,能不能在常溫下間歇阻斷切肝,既控制了出血,又減少病人受罪,而且能減少并發癥,這使手術的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這個方法到現在還在運用,外國人也在運用。
1963年,我們準備進軍中肝葉,中肝葉被稱為肝臟外科“禁區中的禁區”,做中肝葉手術需要有一定的勇氣,更需要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手術前,我在動物房對動物進行實驗觀察,一直到確認已經達到了保險系數,才敢決定在病人身上動手術。于是,我完成了第一臺中肝葉切除,也正是這臺手術,讓我們邁進了世界肝臟外科的先進行列。
創新需要有敢于懷疑、勇闖禁區的精神和膽識,更離不開科學的態度和嚴謹誠信的學風。因為創新不是想當然,那是腳踏實地地去探索,是日復一日的積累。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將誠信作為立身處世的必備品質,早已成為齊家之道、治國之本。誠信既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更是一種道德的標識,對社會和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要遵守。
我在這方面對學生的要求是很嚴的。在審閱論文時,我對他們的數據都會進行審核,有時候甚至連語言表達方式和標點符號都不放過。還有關于論文署名的問題,我沒有參與的一概不署名,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人家的勞動成果,那種不勞而獲的事我不干。有時候,他們會說掛上我的名字好發表,我說那更不行,發表論文不是看面子的事情,要靠真才實學,你文章寫得好、寫得實,人家自然為你發表,打著我的旗號,那是害人又害己。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1996年,我把自己積蓄的稿費和獎金,加上社會各界的捐贈500萬元,設立了“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現在已經發展到2000萬元。2006年,我把國家最高科技獎500萬元和解放軍總后勤部獎勵的100萬元,全部拿來作為人才培養和基礎研究用。有人問我,為什么自己不留一點?我說,我現在的工資加上國家的補貼、醫院的補助,足可以保證三餐溫飽、衣食無憂了。可能這就是我的老師裘法祖教授常教誨我的: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我對學生的要求很嚴,規定他們必須有過硬的基本功,做到“三會”,這也是我的導師裘法祖教導我的:會做,判斷準確,下刀果斷,手術成功率高;會講,博覽群書,能夠闡述理論,不是吹牛;會寫,善于總結經驗,著書立作。查房時,我經常逐字逐句查看病例和“醫囑記錄單”,對出現錯誤的既嚴肅批評,又指導幫助。特別是我們當醫生的,所做的一切都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一點馬虎不得。這么多年來,我培養了上百名學生,不少人已成名成家了,或者是一個單位的骨干力量,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
王紅陽院士是我學生中的優秀代表。1987年秋天,在上海召開的中德醫學會學術年會上,我發現她頭腦很冷靜,勤奮好學。不久,我推薦她到德國去留學。其間,我也經常和她保持聯系,每次我到歐洲訪問,都會抽出時間去看她,了解她的科研情況。后來我對她說:“你要回來,醫院給你一層樓,為你建最好的實驗室。”1997年,她帶著所有的研究成果回國了,當時中科院上海分院等單位都爭取她,但是她居然將她領先的中德合作生物信號轉導研究中心落戶到我們醫院。她在肝癌等疾病的信號轉導研究上取得了很多突破,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重大獎項,發表有影響的論文60余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2005年她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她又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我的第一個博士生郭亞軍,他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他回國以后,我很希望他能夠幫助我繼續研究肝癌的防治工作。在學校要成立分子研究所的時候,我向學校推薦了郭亞軍,他現在也已經是一名知名的青年科學家。
回想我走過的路,我非常慶幸當年的四個選擇。選擇回國,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選擇從醫,我的追求有了奮斗的平臺;選擇跟黨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選擇參軍,我的成長有了一所偉大的學校。所以,我發自肺腑地感激黨、熱愛黨,發自肺腑地感激軍隊、熱愛軍隊!
(原標題: 吳孟超:做人、做事、做學問)
來源:光明日報——中國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轉用
上一篇: 醫學管理專業未來發展如何
下一篇: 全國醫學教育學術會在衡陽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