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認識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6-04-01 17:21:52
就業觀指指導就業的觀點,正確科學的就業觀對人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就業觀的形成主要在學校,學校根據市場導向,個人能力大小,知識水平高低等客觀因素來正確指導學生的就業觀。中國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老師為了使大家對此方面有所認識,特整理了有關教育學在職研究生論文,以供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增加,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當今社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大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和焦點。面對全新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能做出及時調整,導致了大學生在就業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各種新的問題。本文主要主要結合實際,就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問題的解決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的促進大學生更好就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就業觀
競爭和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的今天,大學生就業觀中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存在消極的一面。大多數畢業生能夠接受先進就業難和就業競爭壓力大的事實,很多大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風險競爭意識,逐漸實現了自我更高層次的追求,但是也有不少學生不能適應現在社會就業競爭的現實,就業消極現象十分明顯,這就需要我們重視這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切實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
一、大學生就業觀存在問題分析
1、大學生擇業觀功利性
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的擇業觀缺乏理想性和社會責任感,表現出對物質生活追求高于精神信仰的功利性特征。在選擇工作時,要求薪水高、待遇好、工作量少,而對于基礎性和吃苦難度較大的工作多數都是采取回避的態度,很多大學生只是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不在自我價值和能力實現方面做文章,不顧及自身的職業發展前景,就業觀短期性現象十分明顯。
2、大學生服務社會意識較差
在選擇工作過程中,大學生對自我能力認識不足,職業評價和現實情況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導致了學生的就業觀脫離社會現實。很多學生將很多不利于自己就業的因素不斷放大,要想自我創業卻因為對市場估計不準確而導致半途而廢。還一些學生想要通過公務員考試在基層做一番大事業,但是因為不肯吃苦,無法實現自身的想法。大學生就業觀功利化現象導致了服務社會意識較差,自己將職業分成若干等級,不考慮社會和國家建設的需要。真正愿意到基層開展工作的人員很少,多數大學生都愿意留在大型城市中。城市中尋求不到合適工作,基層對大學生人才的需求旺盛而無人問津的矛盾逐漸顯現出來。
3、高校學生就業觀認識存在片面性
隨著社會提出不斷改革,大學生形成了進機關、重國營、輕視集體、忽視個體的就業觀念,導致了高校畢業生用片面化的角度看待就業。在學生職業選擇方面,自謀職業也算作就業的理念逐漸被學生接受,但是很多大學生對職業認識產生了偏差,將職業劃分為所謂熱門行業和冷們行業,大學生擠破頭一個勁的向所謂的熱門行業擠,而對于冷門行業置之不理。還有很多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對自我認識缺乏自信,導致應聘履歷存在造假現象,這就大大降低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信任度。
二、大學生就業觀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分析
1、全面發揮社會的引導作用
首先,國家政府和人力資源部門應該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根據每年大學生具體的就業形勢,對就業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在就業市場方面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其次,政府部門要積極發揮自身的重要職能作用,通過宏觀方面的調控,幫助大學生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同時,還要積極宣傳大學生正確就業觀,讓大學生到基層開展服務和創業,發揮大學生價值和作用。通過社會引導,在無形中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觀;最后,強化對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扶持力度,提高大學生自主就業的積極性。
2、深化高校體制改革,做好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工作
高校要想做好教育體制改革,就需要注重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很多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只注重教學而忽視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僅有的職業生涯指導課程多數都是在講理論。因此,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就要做好學生的就業生涯指導工作,就需要切實發揮好高校輔導員的重要職能作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和價值觀,從而保證大學生在職業選擇,在面臨問題方面能夠采取積極態度去解決和處理。
3、讓畢業生自我調整和轉變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種種問題,就需要讓大學生自我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應該保證學生對自己專業課程有一個較為深刻的認識和分析,全面把握好自己專業的優勢和不足,樹立恰當的就業觀念,在職業選擇上應該結合實際,積極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在就業、選擇職業上應該及時調整好自己心態,保證自己能夠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彭爾瑞,馬詠梅,姚天國,劉鴻高,李永能. 農村籍大學生就業取向實證研究――以云南農業大學為例[J]. 人力資源管理. 2010(01)
[2]郝冬梅,曹詒方,張廷國. 大學生就業市場及就業取向現狀淺析――以煙臺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就業為例[J]. 當代經濟. 2013(02)
[3]張曉東,蔣艷翠. 就業取向差異知多少――來自山東省濟寧市人才市場的調查[J].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 2013(10)
[4]楊琳.大學生就業取向及其引導對策研究――以南京2012屆工商管理類本科畢業生為例[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13(05)
上一篇: 有關現代物流管理中統計應用的認識
下一篇: 淺談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