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高等職業教育的價值訴求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5-07-16 11:45:35
[論文關鍵詞]職業人文主義 人文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
[論文摘要]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我國近代職業教育優秀傳統、順應國際職業教育改革方向的客觀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從轉變觀念、確立核心價值、設計課程體系、加強師德建設、注重知行統一等方面構建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創新體系。
在高等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的諸多論題中,如何更好地促進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成為眾多有識之士討論的焦點問題。但是,絕大多數論者依然強調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差異與對立,沒有看到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與普通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的區別,認為只要借鑒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文教育模式就可以實現高職院校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本文提出,應當把職業人文主義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在價值訴求,在職業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以人文教育引領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構建基于職業特性的高職院校人文教育體系。
一、職業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職業是人們所從事的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并滿足精神需求的相對穩定的工作。職業本身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性質,具體體現在:第一,職業具有社會性。職業本身是社會分工的產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分類也越來越細化。只有在社會之中提供社會發展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職業才能存在,才有它自身的意義。第二,職業具有歷史性。伴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革與發展,社會生活中的每一種職業都經歷著一個產生、發展和變革的過程。第三,職業具有道德性。作為社會分工的產物,職業是社會生產實踐的表現形式,也是社會交往的重要途徑和紐帶。因此,職業必然與社會倫理相關,強調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來服務于社會,從而獲得合理報酬。第四,職業具有“生活”性。任何職業都必須由具體的人來承擔,每一個人也都必須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從事一份職業。因此,職業不僅關乎社會,而且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來說,職業本身就是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之所在。總之,職業的內涵具有豐富的社會意義和鮮明的人文主義性質。
我們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應當以職業人文主義為基本價值訴求,就是要突破“專業學習訓練+人文(通識)課程=融合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框架,以職業的社會意義和人文屬性為基點,全面構建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的科學體系和創新模式。具體來說,職業人文主義教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建立職業社會使命。職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是社會化生產網絡上不可或缺的紐結。每一種職業都以其專業化的勞動和貢獻服務于社會的良性運行,推動著國家的不斷發展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這是每一種職業的社會使命和責任。選擇一個職業,就是選擇一個直接服務社會的舞臺,也是選擇一種社會使命和責任。崇高的職業社會使命,體現著具體職業和社會整體的有機聯系,也為每一個勞動者提供努力工作的不竭動力和意義源泉。
2.理解職業歷史文化。在職業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那些影響行業興衰的典章制度文獻、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大職業技術革新事件、成就卓越的行業先驅人物等構成了每一種職業或行業發展變遷的軌跡,積淀為每一種職業或行業的獨特歷史文化。只有理解職業的歷史文化,才能真正理解當下職業選擇的社會意義。
3.培養職業價值意識。特定職業既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也包含著特殊的職業價值意識。職業價值意識具體體現在:每一種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精神、職業信仰、職業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凝結為每一個從業者的職業是非觀、善惡觀、美丑觀、榮辱觀。職業價值意識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從業者的內在價值理性和道德自覺,這是職業人文主義訴求的核心內容。
4.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活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職業教育亦是一種人生教育。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有與職業相聯系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連續性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職位的變遷及職業理想實現的過程。人生需要引導,職業生涯需要設計規劃。設計職業生涯的目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結合社會發展和時代特點,確定人生的目標,設計合理可行的職業發展方向。職業生涯設計,真正體現著職業教育的人文關懷。
二、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依據
1.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茖W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茖W發展觀的價值核心是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就是要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好、實現好、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利益;第二,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高等職業教育以職業人文主義為價值訴求,正是以人為本的切實體現。職業人文主義的目標就是要努力彰顯職業的人文主義性質,真正把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融為一體,使社會需求、職業特性和人的發展緊密結合,培養全面發展、德才兼備的“職業人”。一方面,通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實施,實現受教育者全面素質的提高,使受教育者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各行各業現實需求;另一方面,通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實施,為進一步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提升職業水平和職業形象提供人才支持。
從文化角度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是全社會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體系,第二是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個體。高等職業教育以職業人文主義為價值訴求,就是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地滲透在職業教育之中。職業人文主義具有強大的整合作用。良好的職業人文素養使學生能夠全面地理解自己所即將從事的職業的社會意義,為專業知識的學習、職業技能的訓練提供強大而持久的內在驅動力,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乃至將來的職業生涯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方向感與和諧穩定的心理狀態,才能夠很好地處理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關系,開拓和諧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這樣,高等職業教育就能夠通過培養和諧發展的“職業人”,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對技術學校來說,這也是正確的,盡管技術學校的學生將要從事的是一種完全確定的專門職業。”
2.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教育是繼承和發揚我國近代職業教育優秀傳統的要求。在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進程中,倡導和關心職業教育的教育家都特別強調職業教育目標的人文主義取向。
著名教育家、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創辦人黃炎培對于職業教育可能存在的弊病有著清醒的認識,指出“辦職業教育,最易犯兩種病。其一,學生誤解了‘自尊’的一個名詞,于是不知不覺看輕一切作業。隨你學什么工藝,都成為貴族的工藝。除掉規定工作課程以外,不愿動手。其二,僅僅教學生職業,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把一種很好的教育變成器械的教育,一些兒沒有自動的習慣和共同生活的修養。這種教育,頂好的結果,不過造成一種改良的藝徒,絕不能造成良善的公民?!睘榱朔乐惯@兩種弊病,在中華職業教育社所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生入學時一律要寫誓約書。誓約書的內容是:“一、尊重勞動(學生除半日工作外,凡校內一切灑掃、清潔、招待等事,均由全體學生輪值擔任);二、遵守規律(校中有全校學生組織自制團,自訂一切規律而自守之);三、服務社會(學生除校內服務外,兼于校外從事一切相當之服務)。”此外,黃炎培明確提出職業教育的宗旨是:“職業教育,將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長,以從事與社會生產事業,藉獲適當之生活;同時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標,即養成青年自求知識之能力、鞏固之意志、優美之感情,不惟以之應用于職業,且能進而協助社會、國家,為其健全優良之分子也。”他認為,大學教育的真正使命在培養崇高的人格及深博的學術,而以職業教育為主要任務的“??茖W校的使命在造就實用人才,同時亦須重視人格訓練,以免由實用而流于功利化。”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職業作用之所在,即職業教育主義之所在。職業以生利為作用,故職業教育應以生利為主義。生利有二種:一曰生有利之物,如農產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無,醫生治病時。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產雖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則一。故凡生利之人,皆謂之職業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謂之職業界中人。凡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謂之職業教育;凡不能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謂之職業教育?!彼€強調“生利主義”對師生之精神的指導作用:“生利主義側重發舒內力以應群需,所呈現象正與衣食主義相反。生產一事一物之時,必自審曰:‘吾能生產乎?吾所生產之事物于群有利乎?’教師學生于不知不覺中自具一種利群之精神?!边@種“利群之精神”就是一種超越一己私利、以滿足社會進步的要求和族群共同福祉為價值理想的人文精神。總之,黃炎培、陶行知等教育家都強調必須把正確價值意識的培養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只有把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統一起來,實現職業教育的工具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有機融合,才是真正健康的職業教育。
3.倡導職業人文主義是順應國際職業教育發展新趨勢的要求。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英國出現了新職業主義思潮,主張把職業教育納入主流教育,構建一個以培養高技能的、彈性的、富有合作精神的勞動者為目標的全新職業教育體系。其指導思想是:職業教育定位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職業訓練,而是要從“培養工人從事單一的、剛性的和細瑣任務的泰勒主義和福特主義”中擺脫出來,以培養“核心技能”為目標。所謂核心技能,是指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度專門化的、狹義的技能。它具有通用性、可遷移性和工具性,通常包括“共同的知識與理解”“與民主社會相關的共同的價值觀”“可遷移的學習內容”“共同的學習經驗”等。顯然,這里強調的“共同的價值觀”就是職業素質中所包含的人文素質。英國新職業主義教育思潮對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的職業教育都產生了影響。美國職業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興起過一項以提升青年的學術成就和就業能力為主旨的“學校向工作過渡”(簡稱STW)改革運動,進入21世紀之初,這項改革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持續。在其基礎上,當前美國職業教育正在進行“學校向生涯過渡”(簡稱STC)改革。從STW到STC的轉變,絕不是單純的名稱的改變,而是反映出美國乃至世界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倡導學生本位,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個體,著眼于個體職業生涯的持續終身發展。很顯然,從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看,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努力溝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職業訓練和人文教育,使職業教育服務于勞動者全面素質的提高和終身發展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現代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這是大勢所趨。
三、實踐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策略
1.確立職業人文教育理念。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隨著經濟生活的市場化和社會階層逐步分化,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趨向于多樣化、世俗化和功利化。我國教育的人文主義傳統呈現出式微之勢,教育目標也越來越功利化和工具化。特別是在高等職業教育興起和發展的過程中,重實用輕人文、重技能訓練輕道德養成、重專業成長輕全面發展成為普遍現象?!耙阅芰楸疚?、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被誤讀為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技能訓練、學生上學的目的就是找個工作,而作為人的發展必需的知識結構的完善、和諧人格的塑造、全面素質的培養被置于次要的地位。這些都極大地制約著高等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質量,制約著高等職業教育的長遠持續發展。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較,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科相對比較單一、人才培養周期較短,不可能完全照搬普通本科院校大量開設人文通識類課程的人文教育模式。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文教育,應當立足于自身的實際,從職業教育的特性出發,消除“職業/人文”二元對立的思想,充分挖掘“職業”本身的人文內涵,確立職業人文主義理念,探索基于職業特點、面向職業生活的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創新模式,培養全面發展的“職業人”。這應當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根本價值訴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理念。
2.構建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核心價值。高等職業院校具有鮮明的行業特征。不同的行業在勞動對象、工作任務、工藝流程和生產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對其從業人員的人文素養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當根據自身辦學所面對的主體行業的職業崗位要求,確立自己的職業人文素養核心價值目標理念。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是一所面向首都第三產業特別是商業服務業、以財經貿易類專業為主體的高等職業院校。財經貿易類職業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為人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對從業人員的職業人文素質有更高的要求。根據財經貿易類職業的特點,我們把“愛心、責任、誠信、嚴謹、創新”確立為職業人文素養的核心價值目標。“愛心、責任、誠信、嚴謹、創新”這五個要素組成的財貿職業人文素養核心價值目標體系,是根據時代發展對職業人文素養的要求提出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體現,具有鮮明的職業針對性、簡明性和整體性,構成了一個從情感層面到認知層面再到行為規范層面,緊密銜接、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完整系統。
3.科學設計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課程體系。職業人文主義教育的實施需要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的支持。我們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要注意其職業性和全面性,主要包括: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系社會和職業生活實際,發揮對學生職業學習的理論指導作用。第二,職業歷史文化課程,主要介紹職業發展的歷史和獨特文化。例如,根據行業和職業特點,我們籌建了中國商業文化教學中心,就中國古代商業、中國十大商幫、京商、中華老字號、中國商業街、中國貨幣史、中國廣告文化史、立信會計文化等專題編寫教材,開設通選課程,使學生理解財貿職業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第三,職業道德和法規課程,使學生全面理解并牢牢掌握所選擇職業的核心價值理念、職業道德規范和基本法律法規。第四,職業心理學課程,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普通心理學常識的基礎上,了解并培養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第五,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認識職業生活與人生價值、人生幸福的關系,了解職業發展的規律,使學生把職業理想與生活理想緊密聯系起來,積極主動地把個人職業選擇與社會發展趨勢統一起來,按照“社會所需、個人興趣所好和力之所能”的原則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長遠思考。
另外,我們也十分注重發揮隱性課程的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我們在校園里設立以“絲綢之路”“運河通商”“鄭和下西洋”“茶馬古道”為主題的雕塑,舉辦中國貨幣史的展覽,張貼古代著名商人、現代財貿行業先輩和模范人物的畫像和格言,邀請知名商貿企業家開設專題講座,使學生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加深對職業的理解。在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的教學中,我們有意識地滲透職業精神、職業倫理的教育內容,使學生確立“做人先于做事、正確的價值觀重于嫻熟的職業技能”的意識。在學校日常管理中,我們精心設計了“愛心、責任、誠信、嚴謹、創新”五個教育板塊,開展經常性的學習和教育活動,構成了職業人文素養教育的第二課堂體系。
4.注重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想實現職業人文主義的教育目標,從事職業教育的人必然首先要培養良好的職業人文素養。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加強以師德建設為核心的教師人文素養教育,把“愛心、責任、誠信、嚴謹、創新”作為學院師德建設的主題。我們要求所有教職員工都要真誠地愛學生,以對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做誠信的表率、嚴謹的模范和創新工作的標兵。我們相信,只有師德優秀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才能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
5.注重知行并重。職業人文主義的價值理想,只有體現在學生的實際行動中,才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因此,職業人文素質的培養必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要利用校內實訓、企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努力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職業情景,使學生能夠盡可能多地體驗職業生活,逐步培養清晰、自覺的職業意識,幫助學生在實踐中認同職業價值、體驗職業精神,切實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人文品格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千樸.職業素養基礎[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
[2](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教育文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5]余祖光.學會做事:全球化中職業教育的價值觀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4).
[6]石偉平,等.新職業主義:英國職業教育新趨向[J].外國教育資料,2000(3).
[7]劉春生,等.美國基于新職業主義的職教理念及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7).
[8]付雪凌.從STW到STC:世紀之交美國職業教育改革走向[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10).
[9]丁繼安.論高職人文教育面向職業生活的問題[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
[10]高寶立.職業人文教育論[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11]陳新文.從人文學科到人文教育[J].遼寧教育研究,2005(8).
[12]武任恒.人文主義的職業教育價值觀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4(16).
[13]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M].許良英,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4]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教育文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上一篇: 淺析建設項目施工中的綠色風險管理
下一篇: 東北地區人力資源狀況分析